中纪委提出“七不准”要求,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,是对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明确要求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反腐败净化社会风气,切实做好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,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思路、好办法,认真落实国有企业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。
充分认识落实“七个不准”要求的重要意义。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就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提出了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这是中央纪委根据当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作出的重大部署。贯彻落实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是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,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,密切党群干群关系,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。切实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与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,坚持职工群众民主管理、民主监督,保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依法依纪管理,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有关职工群众民主管理的各项规定,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、管理权和监督权,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合力,为国有企业稳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。当前,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廉洁自律方面主流是好的,但也不乏存在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借改革之机,钻企业管理缺位、监督缺失、体制缺陷的空子,利用职务上的便利,搞暗箱操作,欺上瞒下,极力为本人和相关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、发展和稳定,严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,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,损害了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。贯彻落实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是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。通过落实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,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队伍,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,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,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通过落实“七个不准”要求,开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自查自纠活动,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为,从而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。
突出重点,分类实施,把“七个不准”要求抓好抓实。按照改革创新、惩防并举、统筹推进、重在建设的基本要求,强化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治本功能。各企业要按照“七个不准”的要求,认真开展企业领导人员自查自纠工作,组织开好企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,广泛听取党员、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。企业领导人员要结合实际,作出深刻、全面的自查自纠书面报告,集中查摆问题、分析问题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,解决好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组织党员、职工学习中、省、市纪委有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文件,学习“七个不准”要求的安排意见,筑牢思想道德防线,提高拒腐防变能力。同时,认真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、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。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,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,典型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,传统教育手段与创新教育手段相结合,教育与管理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,努力形成长效、管用、创新的反腐倡廉格局。要畅通监督渠道,健全党员、职工监督制度,建立举报制度,充分发挥党员监督、职工监督、社会监督、舆论监督的约束力,形成监督合力。严格企业党务、财务等方面的公开制度,按时、及时公开企业的财务支出、重大事项决策、职工工资福利等情况,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,形成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监督的长效机制,完善企业管理、工作职责、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的制度,划定工作责任,细化工作任务,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、按制度办事、靠制度理财、凭制度用权的制衡控制机制。